ST01 植物-微生物生态互作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 2020-11-11   信息员:


williamhill官网植物-微生物生态互作团队主要从事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及其防控、茶园土壤修复与品质提升、病原微生物耐药研究、海洋微生物生理生态研究、作物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功能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团队在编教师、科研人员11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3名,讲师和助理研究员2名,博士后2名,博士生7名,硕士生20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团队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进行课题合作和共同培养研究生。

招生方向:

一级学科:生态学

二级学科:植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团队所在的平台:团队实验室空间充足,拥有800平方米的分子生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和分析平台。已有的仪器设备:GC-MS系统NexIon 300X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ETHOS UP密闭微波消解仪、DIONEX ICS-1100离子色谱仪、LTQ XL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Q8040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NMT100-SIM-YG非损伤微测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固相萃取浓缩仪、流式细胞分析仪荧光显微镜定量PCR凝胶成像系统蛋白双向电泳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超高速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团队导师简介

赵艳琳,教授,博导




联系方式:

E-mail: yanlinzhao@fafu.edu.cn


现为williamhill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福建省第六批“百人计划”,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厦门大学博士,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俄勒冈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6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英国威廉希尔公司。课题组长期从事海洋微生物生态研究,以具有重大生态意义的海洋优势细菌和噬菌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微生物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生理生态研究以及多组学技术分析细菌-噬菌体的相互作用。多项研究成果在NatureEnvironment MicrobiologyThe ISMEJmSystemsApplied and Environment Micro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课题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相关实验室开展长期合作。

林瑞余,教授,博导

现任williamhill官网经理助理、生物科学系主任、莆田市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经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化感学会,美国土壤学会、作物学会、农学会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主、参编教材10部;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发明专利5项,获得各种表彰20项。主要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形成与修复机制,评价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微生物、生物炭及其复合技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力与效果。运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析,从重金属的活化吸收、螯合转运及其化学形态变化的角度,揭示植物、微生物富集重金属的过程、特征与分子调控机理。近年来,该方向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个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Plant Growth Regulation》、《Acta Physiology Plant》、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Talanta》、《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杨桂娣,教授,博导




联系方式:

Emailguidiyang@fafu.edu.cn

386039866@qq.com


博士,《现代仪器分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群福建省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负责人、williamhill官网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元素形态环境化学和污染生态学的研究,特别是元素形态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调控、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食品安全检测和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面上项目等12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杂志Chemical CommunicationFood Chemistry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Chemospher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新形态教材1本、数字课程2部,副主编教材2本,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研究方向:元素形态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调控,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林向民,教授,博导




联系方式

E-mail: xiangmin@fafu.edu.cn




中山大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研究,2013年任职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细胞生物学与转化医学理事,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期刊客座编辑,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期刊审稿编辑。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蛋白耐药与致病机制研究,主要利用多组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系统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机制,寻找新的耐药功能蛋白与靶点,并对其耐药功能和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利用文库筛选等策略,从植物和微生物中筛选细菌群体感应抑制物,为新型抑菌药物的研发提供靶点。此外还利用修饰蛋白质组学与多组学技术,研究细菌环境响应与适应机制,为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与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多项相关研究成果已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Frontiers in Immunolog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Journal of Proteomics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等十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发表SCI 论文50余篇,总论文影响因子200多,被引用总次数近1500余次。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曾获广东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四),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共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别创新实验计划、挑战杯资助多项,接纳多名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并培养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




张金彪


联系方式

电话:18965016181

E-mail:jbzhangfj@163.com


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化学和植物生理生化的研究工作。2015-2016年,作为访学教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参与作物铝逆境生态化学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厅、教育厅、环保厅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国内一级学报6篇,SCI收录15篇,EI收录1篇;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件。

目前研究方向:以杉木为材料,进行铝胁迫的分子和生理机制研究。



郑新宇,副教授,硕导



联系方式:

E-mail: 0621zhengxinyu@163.com



郑新宇,博士,williamhill官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形成与修复机制,评价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微生物、生物炭及其复合技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力与效果。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Talanta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分析测试学报、传感技术学报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28篇,其中SCI 14篇(SCI 一区5篇),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还主持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A类项目、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校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



李家玉,副教授,硕导



联系方式:

电话:13950494308

E-mail: lijiayubnu@126.com




李家玉,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williamhill官网化学生物系教师。主要从事水稻化感抑草的调控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基金面上项目3项。目前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二区2篇,3区一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同化感潜力水稻苗期根系分布模式及其对抑草圈范围调控机制研究(317018021项,参与国家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二区2篇,3区一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篇。

研究方向:(1)水稻抑草作用的化学生态学机制研究;(2)水稻根际系统对化感抑草能力的调控机制研究。


顾承真,讲师,硕导



联系方式:

电话:15880016791

E-mailguchengzhen1984@126.com


顾承真,博士,williamhill官网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作物及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在作物抗性中的功能研究;水稻代谢组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SCI论文8篇,发明专利1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1项、福建省人民医院合作项目1项。承担高等分析化学、实验化学等本科生课程。

研究方向:(1)植物及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研究,(2)水稻代谢组学研究